南京的明孝陵有哪些重要古迹?
如果你来到明孝陵景区内漫步,碧绿的草坪和翠柏掩映之中会发现一座石砖砌成的建筑,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四方城。因其只有四面墙成方形而得名,其原名是神功圣德碑亭。经过2012年的维修,四方城已经换了模样,古旧的碑楼新加了楼顶,石碑再也不用经受风吹日晒。
历史文学爱好者们可以仔细地分辨碑上刻着的文字,看看古时的遣词造句以及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建筑爱好者们可以感受下几百年前的城墙砖瓦,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简直令人惊诧。
而如果你什么也不懂,那也没事,带着一份游客的心,摸摸龟趺,嗅着古建筑遗留的历史余味也足矣。历经六百多年,石碑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但轻轻抚摸,仍能感受到匠师当年为帝王刻下的丰功伟绩,一瞬间真想回到明朝,亲眼见见开国皇帝的风***。
除了四方城,明孝陵里我最爱的部分便是神道,挑一个闲适的秋季带着一份悠闲的心情漫步在这条蜿曲的神道上,微风拂过,两旁红艳的枫树簌簌作响带落一地金黄,而两旁的神像却保持着自身的一份肃穆,阳光把树影斑驳地打在神兽的脸上,恍恍惚惚间,整个人的心也似乎飘回了六百年前,明清文化穿梭交织在来往行走的人的身上,醒来不知身在何时何处。
飞小编@lily小安锅 的推荐是否满足了你对南京的想象?欢迎关注Feekr旅行公众号获取更多的旅行资讯!
谢谢邀请!明孝陵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印象最深的就是陵前神道两边的翁仲,壮严肃穆,栩栩如生。门口东吴大帝孙权墓,神道在此拐了个弯,据传是朱元璋明令留下,为其守门的,要一个帝王为其守门,全国仅此一个而已。顺着神道往前走就是四方城,可惜历经五百余年,它的上层结构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四边的红墙。紧靠围墙就是巨大的宝顶了。它的四周有其太子朱标墓遗址。明孝陵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文遗产。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有“明清***第一陵”的美誉。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主要的建筑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往内还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下马坊:面阔4.94米、高7.85米,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来表达对朱元璋的尊重。
神烈山碑: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立,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三个大字。
大金门:大金门原为***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
神功圣德碑及碑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
神道石刻: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
过大金门第,再往前就是四方城,它是孝陵地下宫城的象征性城楼,是陵寝完工后补建的工程,建于永乐11年(1413年)。当年来时,碑亭仅存四壁和孤碑,现已恢复。亭前丹陛为夜拍第一张,其上下为狮子滚绣球,中间是盘龙出云海,清雨滋润,古朴有质感。里面有高近9米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巨碑,是南京最大的碑刻。
明孝陵的神道分为2段,东西向为石像道,偏南北向为望柱和翁仲道,是当年太祖念孙权为英雄,不愿打扰孙权墓而改道曲折的。
石像道有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6种动物,呈跪立2种姿态,左右布列,一字横开,共24只,高大完整,是明初石刻的代表。李唐皇陵的神道宽绰气派,赵宋皇陵的石像生密集拥窄,明太祖一改风格,疏朗有致,不急不缓。这条600米长的神道也是孝陵最美的一段,适逢晚秋,虽没遇上乌桕香枫红妆,但却逢银杏黄叶涛涛,秋日胜春朝,如果赶上好时节,便为引发诗情的醉美一刻。
从望柱开始,神道开始往东北走向,一对望柱,肥硕高拔,6.2米高,顶端为双层圆柱形云纹冠,柱面也刻有云纹。这条神道长约250米,文臣、武将各4位排列左右。武将兜鍪铠甲,佩剑握瓜杖,文臣梁冠朝服,双手持笏板。
过棂星门就是金水桥,从这里开始,方门、殿门、孝陵殿一直到宝城,均笔直向北。这里建构宏伟,气势恢弘,拔明帝王陵之头筹。洪武14年(1381年)时,朱元璋开始预建寿陵,随后葬入马皇后,在他驾崩后的8年,即永乐3年(1405年),这个庞大的耗费25年的国家工程才总体完工,靡费甚巨。在人力物力高效投入的同时,质量监控也步步紧跟,一如南京城墙。 朱元璋的故事,是中国人都知,毋庸赘述。武定天下,创制大明,一个放牛娃、小沙弥坐到了明堂宝座,没点真材实料是难以获及的。
紧靠孝陵东边的就是太子朱标的陵域,东陵的陵门和享殿都成了遗址,高台上早已没有了建筑,只有零星的石础仰望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