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深山巨石悬立两座千年古庙,无法攀爬,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双塔山上的塔是墓塔,南塔上的是祭祀塔,北塔上的是墓塔,六二年至七零年,我家就在山下不远处,上学也是在山下的三中,课间休息就都能跑到山上一个来回。当初是宋朝时期,中原和辽国契丹人连年征战,宋国军队出长城,辽国军队从赤峰一带出发,战场就在滦河边上的金沙滩,宋国军队的首领就是扬继业,也就是唱戏里说的扬家将,辽国军队首领是耶律家族,也就是唱戏里说的那个北国萧太后夫家的祖辈,当时契丹人是游牧民族,男孩子从十多岁就跟随父辈一起打猎,出征,参与战争,当时在滦河边上的那场战事,辽国一个跟随父辈出征的王子,患病,染上时疫,(按现在的说法可能是中毒性痢疾)不治,死于军中。按契丹人的习俗,身份地位越高的人,死后埋葬的地势越高,他们就把那个孩子给葬在了两块巨石之上了,在两个巨石之间搭起之字型木架,完事后把木架一撤,人就再也上不去了。北面墓塔早就摊塌了,只剩下一堆烂砖瓦掩藏在峰顶的树丛中。南塔不知道是几层,现如今只剩下一层半了。塔的四角有四根木杆子伸出来,六几年的时间,北角木杆头上还剩下一个铁铃铛,个挺大的,有点像驼铃,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刮铃铛响,能听得很清楚,叮叮当当的。挺悦耳的,没住意什么时候就没了,估计是杆子头烂了,铃铛掉下来了,被人给捡走了。现在北面的塔是当地农民为了挣钱,两千年左右新建的,没有什么根据,瞎糊搞的,南塔还是原旧的,保持了原貌,唐山大地震时,南塔北面的半尺宽的裂缝自动合上了。从顶上掉下来不少塔砖,半尺厚两尺多长,表面有绳纹,典型的北国契丹风格。我还捡了一块回家,后来不知道弄哪去了,
首先说上面的不是寺庙,是佛塔。且古塔只有一个。另一个不知何年何月损毁,只有残迹。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对毁掉的那个进行了重建。重建后在山体旁边修建了观光旋梯。后被央视点名而拆除。现在通过目测很容易看出来哪个新哪个旧。至少在清朝中叶双塔山上的佛塔就剩一个了。这个通过乾隆皇帝当年的一幅画可以肯定。古塔通过科学测定属辽代建筑。毁掉的那个具体原来是塔还是庙不得而知。建筑方法就是在两峰之间搭建木架上去的。这个从岩壁上残存的石窝可大致推测出来。古塔的裂縫经唐山地震后变小。另外据传在民国时期一当兵的对古塔的佛龛开枪,打下一石板据说是佛像(只是稍微能看出点佛像的样子)。现此物保存在山庄博物馆仓库。
纪晓岚著的《阅微草堂》对双塔山有一些记载。有兴的可以搜来看看。
古人的智慧和毅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看这工程在当时估计是废了劲了,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关键是千年古庙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那么多年还依然不倒这个就更难得了,对比一下现在的建筑,哪个敢站出来说百年不倒的,这份做事的心才是我们现代人最值得学习的。
说道河北深山悬立在巨石上的两座古寺可谓家喻户晓,正是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塔山之上,
“双塔山”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这两座古寺,据考证,这两座古寺距今已有千年之久,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两座古寺神秘的色彩,留下了众多的未解之谜。
两座古寺建于距地面40米悬空的巨石之上,两块巨石造型奇特,上粗下细,岩柱高耸陡直,千百年来经历无数地震天灾至今却依旧伫立不倒,也就是因为如此险峻奇特的山势,山上并没有可供攀登的路,所以古寺沉寂千年,关于它的各类信息也了解的很少,何人因何所建至今没有定论,只能推测古塔建于辽代之前。
而古人是如何在这险峻的巨石之上建造的古寺有很多猜测,其中最被人信服的是在双塔山两峰之间架木为梯而修建的,此种说法的依据是在双塔上的山体上有许多人工打磨的坑洞,考古界猜测是修建当时放置木梯的凹槽。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命人修建木梯登顶一探古寺的真实面目,但此书为***体,并不能确信其中内容是否真实,围绕着古寺的未解之谜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