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个发展好物价居中的城市,浙江省或云南省的哪个城市比较好?
苍南相当于温州,平阳相当于台州,温州牛气冲天,台州就是跟班的,苍南高始第一县,煤老板第一县印刷第一县,包飞机第一县(均瑶/吉祥航空)苍印印进北京奥运会门票,印进联合国徽章,美国以色列等六十多国家军警徽章(均出自苍南县金乡徽章厂,厂长温商陈加枢)。平阳知道的人不多,苍南不知道的人不多!
康有为流亡瑞典时,花150万买一小岛,取名北海草堂,现在如何了?
多谢邀请,康所买的小岛已经被当地***收回。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就流亡出国,此间一共16年,他游历最多的地方就是欧洲各国,他曾七赴法国,八游英国,十一访德国,此外还有意、荷、比、西、希等国。1904年,康有为来到北欧国家瑞典,他被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风情深深吸引。康有为在游记中写道:“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于是他花了2.8万克朗买下斯德哥尔摩盐湖浴场地区的一座小岛,又花了7999克朗进行了装修,并在岛上建起了中式园林,取名“北海草堂”。
康有为当时确实是喜欢此地,一住就是三年之久。房屋虽只能住十人,但家具装饰极其豪华。经过百年的岁月洗礼,“北海草堂”早已不复存在,小岛也早已被瑞典收为国有。当地的华人华侨依旧习惯将此岛称为“康有为”岛。
康有为曾用二十七字概括了他的流亡生涯,即“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这段话没有体现出丝毫的流亡之意,反而是一种享受与炫耀,花巨资购岛只是流亡中的一件小事罢了。
康有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可以说是一个***,混过官场,玩过文化,并有大量企业获取巨额收入。他甚至在瑞典买了一座小岛上的豪宅来住。现在已经过去了一百年,这个小岛现在怎么样?
康有为
为什么康有为在瑞典买岛?
1895年,康有为和与千名举子来了一次公车上书,痛陈当前形式和改革的重要性。后来,光绪皇帝重新用他来主持1898年的改革运动,这使慈禧大怒而停止了。康有为在了解情况后逃离,前往欧美30多个国家。在瑞典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康有为想要在瑞典购买一个岛屿的原因是那里的环境非常好。其次,他有钱。买一个小岛不是问题。
买岛需要多少钱?
1903年,康有为成立了一家中国商业公司所谓的股份制公司。总部设在香港,中国内地,美国,日本等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自己创办了十几家公司。他当时并不缺钱 。因此,在1904年,他在瑞典买了一个小岛,建造了一座中式花园式建筑。他买岛花了28,000克朗,为修好的房子买了8,000克朗。室内家具和装饰,非常豪华。
康有为打着保皇革新的旗号,得到了大笔海外华人的捐款。当他去斯德哥尔摩的时候,发展这里风景秀丽,人文平和,就在这里买了个岛,打算在这里躲过余生。
可以没住几年就走了,后来瑞典***收回了该岛屿的管辖权,岛上的建筑慢慢也就毁了。
现在华人还习惯叫这儿康有为岛,瑞典人还是称之为酒店岛。
提起中国近代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有一个人的名字绕不过去,他就是康有为。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他是属于典型的官二代——祖上数辈都是地主官僚,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长大后又接受西方立宪思想的熏陶,针对已经病人膏肓的晚清,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亲。
康有为鼓动光绪帝企图推行维新变法------即著名的“戊戌变法”。
1898年9月28日(光绪廿三年八月十三日)下午三点半,“戊戌变法”遭到慈禧的打压,戊戌六君子同时伏法。但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却先知先觉,在慈禧下手前,却安全地逃到了香港。
令人惊讶的是,康有为浪迹天涯却干了三件惊天动地的事。
第一件事是:周游天下。
从1898年到1913年回国,康有为期间走遍了31个国家,60万公里行程,他的流亡之路可谓逍遥自在。
第二件事是:妻妾成群。
康有为浪迹天涯却拥趸无数、妻妾成群、女儿成群。康有为是位虚伪的人,他推行一夫一妻制,自己却妻妾成群。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姑娘,千方百计娶回家,他一生共娶了6房太子,儿女无数。后来回国之后还在58岁时娶了17岁的廖定征,61岁时娶了18岁的张光。
第三件事是:富甲天下。
在康有为去世后瑞典***收回了该岛,之后的100年间岛上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逐渐倒塌了,后被当地***建起了全新的西方建筑,现在当地人都不知道有康有为购岛这回事,只有当地华人还喜欢叫康有为岛,也叫北海草堂
靖难之役怎么打的,朱棣为什么能够成功打到应天?
“靖难之役”是发生于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由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公然对朝廷进行谋反的战役。战争历时四年之久,最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由建文帝的强硬“削藩”手段引起的。由于藩王势力的日益强大,对朝廷构成了威胁,朱允炆于即位之初便起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近臣开始了他的“削藩”***。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废除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和岷王朱楩等五个藩王,接着又将矛头指向了燕王朱棣,在这种情况下,迫使燕王朱棣不得不走向谋反这条道路。
经过对战争前后的总结与分析,从战略战术上来讲,我认为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1.控制北平,稳固根基。在朝廷得到燕王朱棣谋反的确切证据后,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派兵包围了燕王府。燕王朱棣提前得到消息早就做了预防准备,他在府中秘密招募了八百死士,进行训练。先是***装就范,在诱杀了明军将领后,解决了包围燕府的明军。随即以这八百死士迅速控制了北平的九门,“尽克九门,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诸司官吏视事如故”(见《明太宗实录》),稳固了根基;
2.肃清***,巩固战线。控制北平后,朱棣先是打通南面的军事咽喉通州,后攻克了北面的蓟州、遵化、怀来等重镇,又收编了大宁宁王的军队,实力大增后先后击败了明军老将耿炳文部、李景隆部,后又于夹河、藳城之战中击败了盛庸部和平安部,巩固了***战线。
3.避实就虚,直指金陵。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冬,朱棣一改之前之战法,避开与盛庸和平安部的纠缠,挥师南下,直指金陵。第二年过山东,至江苏徐州,“燕师攻徐州,城中兵出战,败绩,闭城而守”(见《明通鉴》)。四月于安徽灵璧击败何福、平安部,朝廷实力彻底击垮。五月扬州降,六月驻龙潭(金陵东约30公里),七月抵金陵,守卫金陵城西北的李景隆开门迎降,燕军攻入金陵。
1.朱棣具备军事指挥才能,燕军战斗力高。燕王朱棣常年驻守燕地,多次带兵攻击残元势力,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战斗经验,燕军的“关宁铁骑”实力非凡,战斗力高;燕王盛名朝野久矣,战争中又辅以攻心之计,南军归降者过半,最后的攻破金陵还是得益于守将李景隆的开门投降,使战争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2.建文朝中无名将,明军战斗力低下。朱元璋洪武后期,杀戮功臣,开国元勋几近殆矣。唯一的老将耿炳文是以防守著称,故而在进攻上被朱棣所击败。李景隆为曹国公李文忠之子,庸才也,替换耿炳文后一败再败,损失了明军六十万。加上朝廷之兵多年未战,战斗力低下,往往一触即溃;
3.建文帝有不杀朱棣之命。建文帝多次下令“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致使南军在战争中有所顾忌,不敢放开手脚打,而朱棣皆由此缘故多次死里逃生。《明通鉴》“燕王濒于危者数矣,诸将徒以奉上诏,莫敢加刃。王亦阴自恃,独以一骑殿后,追者数百人不敢逼”;
4.上天眷佑朱棣。在白沟河战役、夹河战役、藳城战役三次战役中,明明燕军不利,然而关键时刻却刮起了猛烈的大风,“发屋拔树”,且三次均不利于南军,朱棣抓住机会乘风大胜,“凡三捷,皆得风助,王以为此天授,非人力也”。个中原因无法解释,可能真的是天佑朱棣、“天命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