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吗?同时,看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乡村露天电影?
早些年露天电影还较流行,那时候小朋友一听说有露天电影就会十分兴奋早早的就拿着小板凳,兜里装着些瓜子之类的小吃,去占位等待,高兴得像过节一样。那时在兵团,农场,学校也常常会放些露天电影来改善业余生活,那时候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能看场电影无疑是种享受。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样的露天电影越来越少了,数码技术代替了放映机坐在家里就能分享。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样的露天电影还是必不可少的,是改善文化生活的一个途径。这次在密云古北口村就赶上村里的老放映员在为大家播放一部老电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分享这一久违的露天电影。
看过。
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吧,村里开始经常放露天电影。我村有个戏台,戏台边有个磨坊,影幕就挂在磨坊的东墙上,东墙是一大片空地,村里的男女老少吃了饭,每人搬个小板凳,坐在那里边吃边看,男人们抽着烟叶子,女人们唠着嗑,小孩们跑来跑去。
那时候播放最多的电影是《海灯法师》和《少林寺》,还有《少年犯》啥的,其他还有一些革命电影好像,轮流演,每场爆满。那时候村里特别穷,好多人家家里都没灯,不是没电线,而是点不起点灯,交不起电费。偶尔安了灯,也不常点,用的时候着一下,不用了赶紧拉灭,就跟电话刚出来一分钟好几块钱的时候打电话一样。所以人们看电影成了唯一的消遣。
也没几年,好像就是两三年吧,电视机就在村里普及了,开始是黑白电视,后来是彩色电视,人们就都跑到别人家里看电视了,电影也没人来放了。
只要说出小时候经常追着电影放映员各村的跑,大家肯定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人了,做为一个70后对乡村的露天电影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乡村的露天电影几乎贯穿了整个童年的记忆。晚上黑灯瞎火的各村去追着电影看,确实也发生了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天晚上去隔壁村看《神秘的大佛》
说句老实话那时候看电影根本还看不懂,所以到现在也只记得《神秘的大佛》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蒙面人飞来飞去。记得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隔壁村,村子就在山边,放映场地有很多大青石,我坐在大青石上面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放映场地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当时吓的我我就滔滔大哭,因为离家有点远,而且黑灯瞎火的也找不到路回家,好在后来姐姐到家发现我没跟着回,又跑过来找我,所以这件事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感觉最无聊但是却永远也忘记不了的电影是《卷席桶》
说起《卷席桶》相信记得的人肯定不多,因为小孩子根本就看不懂这样的电影,也实在没有兴趣看,没良心的放映员就是怕看电影的人都跑了,所以很多时候放映的第一个电影题目就是《卷席桶》,不过只要第一部放映的是这电影的话,后面放映的肯定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所以大家就得耐心等着。
每当这时候我们一大班小屁孩就骂骂咧咧,往放映员方向丟石头,看到银幕上总是凄凄惨惨戚戚的就一肚子火。好不容易熬到放完,看到下一部电影八一那两字金光闪闪,立马精神也来了,不吵了也不骂了,就算是有人说话立马就有人制止,全部安静的看着电影。
小时候看过的露天电影实在是太多了,直到现在还记得很多,比如说《少林寺》、《地道战》、《自古英雄出少年》、《上甘岭》、《渡江侦查记》、《天仙配》、《白蛇传》等等。不过现在想起来好像那时候的电影确实也不多,就是那么几部翻来覆去的反复放,但是大家也兴致勃勃的反反复复的追着看,应该说喜欢看电影的这件事胜过看电影吧。(图片来自网络)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80后,乡村露天电影是我小时候一段美好的记忆。现在想想都怀念那段时光。
以前村里来放电影的都会提前把大幕挂起来,等着吃完晚饭就开始放,对我们这些小屁孩来说哪还有心思吃饭啊,巴拉几口就搬着小凳子出去占好的位置去了,一个个打打闹闹的,别提有多开心了,那个时候村里的大人也都出来看,可热闹了。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一般都坚持不到电影结束就睡着了,然后我爸就把我背回家了,再大大上小学初中就一堆小孩在一起看了,那时总是特别羡慕这些放映员,感觉机器是那么的神奇,胶片从一个盘转到另一个盘上,就放出来电影了,还有声音。我们总爱围着机器看,但是不敢碰哈哈,怕碰坏了。
那时候看的电影大多是抗战电影,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当然还有那时候红极一时的动画片《葫芦娃》,基本上每个小孩都会唱,那时候那种开心跟欢笑是那么的纯真。
现在有时候回去,村里有时候还会去放电影的,大多都是政治任务,基本上就没人出去看了,现在网络发达,露天电影也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时想想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乐趣呢?都是在家看手机、玩电脑,他们在物质条件上市幸福的,但是在精神上真的不如我们那个时代。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那个时候的那种欢声笑语,人呢总是这么的奇怪,小时候盼着长大,现在呢又渴望回到那个纯真的少年时代!
记忆从来都是不讲道理,随时以一种排山倒海泛滥成灾的阵势,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一场场的露天电影。
以及放电影的,那一个个热闹沸腾的很晚才睡觉的夜晚,露天电影都是在天黑之后,儿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对天黑喜爱,大都跟露天电影有关。
尽管,这样的夜晚少之又少! 如同我对母校的记忆,大都停留在,校门前的大操场。只因操场就是放露天电影的场所,那时的电视,还没到我的家乡,唯一的***,就是偶尔的放次电影,那该是怎样值得庆祝的事情,信息灵通的早早知道,就是不肯说卖着关子。搞得别人吃完饭都没心思。
村干部把村中有点权威和有点学识的人,都叫去帮忙了。可见放一场电影有多隆重。
记忆最深的就是改编自聊斋的《画皮》看的我好长时间不敢一个人睡,不敢看外面的黑夜。小时候只觉得鬼好可怕!长大后才知道:活人比死人可怕!
其实,对于孩童的我们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晚上有什么零食吃。 记得一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娇娇小姐》,这么美丽而有富想象力的名字,让我的乡亲们,旖旎了半天的想象力。那该是怎样的一位美丽的姑娘,不过,电影开场后,乡亲们很是失落,原来啊,娇娇小姐是只大熊猫!哈哈!但乡亲们很快拾起了失落的心情,津津有味的看着。
至于想象力的落空和讨论电影好看或者不好看,喜欢哪个人或者不喜欢哪个人?那将是接下去好几天的谈话的内容。
不过也有另当别论的,那就是,平时有了好感的男女小青年,碍于别人的眼神或是自己的腼腆,露天的电影场,倒是个绝佳的场所。借着讨论电影,试探一下,***所思或是君子所喜!
还有一次放的电影名字《两对半》,让很多自觉家教甚严家风很好的家长们,把成年还没对象的女儿们,反锁于家中,不准去看,怕看坏了孩子的思想。
每次看电影,父亲带我,奶奶妈妈带弟弟,爷爷独自一人最后去,爷爷是家里的后勤部长,在确定安全后,才离家去看电影。
节后返程,你的后备箱里塞了哪些云南美食?
你好,作为一名旅居大理的小伙伴,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云南的美食非常多,今天来数数可以带回家的手信。
嘉华鲜花饼,大理古城的鲜花饼一家比一家便宜,100元20袋包邮的都有,质量可想而知,带着20袋回家,没人吃浪费也是挺尴尬的。但是唯有嘉华的鲜花饼不打价格战,依旧保证质量,而且非常好吃非常可口,带回家送给亲戚朋友也很得体大方。
诺邓火腿,在大理州的诺邓古村因其火腿而闻名海外,诺邓火腿用上等的古盐,野猪腿制作而成,三四年的火腿味道极佳,用真空包装的火腿送人也是非常不错的,不过,留着自己家里品尝云南的味道也是极佳的体验。
丽江腊排骨,丽江古城有很多家腊排骨火锅,在丽江游玩的朋友对这肯定不陌生。同样可以用真空包装袋将腊排骨带回家。
大理果酒,大理有各种各种的果酒,玫瑰酒、桃花酒、荔枝酒,玛卡酒,都是很适合跟亲朋友分享的佳品。
除了美食,还可以把云南普洱茶、滇红、大理雪花银带回家送自己或送给家人。
今年我就把这些带回家啦。
每年春节后全国各地返程大军中后备箱的土特产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装着来自父母的爱与满满的乡愁!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后备箱里的那些云南美食。
首先必带款是云南标志性美食鲜花饼,鲜花饼是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入料的酥饼,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有舒肝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是天然健康的滋补佳品。鲜花饼味美香酥,经济实惠,是馈赠亲友的不二之选。
其次云南箸名特产宣威火腿也不容错过,宣威火腿皮薄肉嫩、食之酥脆,香而甜,油而不腻,咸淡适中。有鲜、酥、脆、嫩、香等特点,营养价值丰富,肉质弹性滋嫩,质感油而不腻,香味浓郁飘远。
再次是云南高原特产牛干巴,牛干巴是以云南高原草地放牧的优质牦牛肉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品质上佳、营养健康、香醇可口,是零食配餐、***休闲、馈赠亲友、居家必备之佳品。
然后野生菌是云南特有的食用菌,味道非常鲜美,这也是后备箱必备美食之一。最后再来说说云南的水果吧,昭通苹果、元江芒果、火龙果,蒙自石榴、版纳甜木瓜、富民杨梅等等,还有大云南的普洱茶及中药材等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