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能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吗?
首先感谢邀请。
乡村旅游一直是近年来的火热话题,国家甚至把乡村旅游提上了2016年的“一号文件”,各地都在努力尝试去将乡村和旅游进行有机结合,但是随着这两年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乡村旅游并不能盲目去做,我们需要在如今的大时代背景下抓住消费需求、利用通信便捷性去塑造文艺创新,让乡村旅游充满活力与魅力。
真正做的好的乡村旅游的确能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因为小编是陕西咸阳人,首先就来说说自己的熟悉的袁家村。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重点扶持的“典型村”。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如今的袁家村,2017年日均客流量17万、峰值20万;省内外游客占比84%:16%,其中省外来源多为晋、宁、赣、鄂、川、湘等省份。袁家村日均收入200万+、年客流量超3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逾10亿元,仅餐饮年产值就秒杀一个城市,带动了周边10个村致富。
如今被国评为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经国家农业部、环保部等六部委联合评选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之一,被授予“全国生态示范村”“全国新农村示范村”“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称号,是西部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更是比肩江南乌镇、园林东方的中国乡村游的典范之作。
浙江的乡村旅游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走向致富之路。浙江在媒体传播上,有宣传册的投放、针对自驾游的传播、传统媒体的软性报道、新媒体的运用;主题活动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摘、科普等活动、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示会、创意大赛等,扩大休闲农业的辐射效应。集中推介了省内26个欠发达县(市、区)优秀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观光点、特色农产品、传统农事活动,向大型汽车俱乐部、车友俱乐部发放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手绘图册5000余册,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其次依托规范提升,实现促农增收,一是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完善以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为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壮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如仙居县桐桥杨梅观光园通过“基地十市场+农户”形式,带动周边121户农户投资种植杨梅1000多亩。二是畅通休闲农业就业渠道。引导农户、工商资本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荒山、荒坡、滩涂和农村空闲地发展休闲农业基地,雇佣周边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浙江省休闲农业从业人数中农民就业人数占80%以上。三是注重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积极开辟农产品***摘、农产品包装加工、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实现农产品增值、带动其他农副产品销售,使土地收入、打工收入、餐饮等服务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新领域。
乡村旅游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但是真正做起来还需要下很多功夫,也并不一定就能轻易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像在韶关,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乡镇的确能带动就业,以及提高一定的收入。像在翁源有个兰花小镇,这里被称为中国兰花之乡,因为发展得好,兰花不仅仅销售量大,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一大观赏点;另一个是乐昌九峰镇,那里除了有大量好水果,还有桃花李花等时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供人欣赏,倒也带动了收入,更多的是卖水果的收入;还有一个是南雄的珠玑镇,那里被称为中国姓氏之都,也有很多人去旅游,带动了周边农民的一些特产和农家乐。这三个地方的乡村旅游算是人气比较旺,比较有成熟的。
但是有的乡镇也比较难,当地没有特别的旅游***,有的乡镇说起来真的很难找到亮点,要历史文化没有历史文化的特色,要旅游方面的特点也找不出好山好水,而且村容村貌整体上还不太好入眼,除了前些年统一搞好的乡道外,整体上很难包装,也没有值得挖掘的地方,即使***想要投入资金,也无从着力,还真不是想投钱下去就能把农村旅游办好的事。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青年人特别是人才***不足的问题。现在很乡村,年轻人没有多少了,因为在乡村,硬件条件整体比较差,文化生活也比较缺乏,当地打工往往比较难找到活,找得到的工作整体也不高,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往市县甚至大城市里面跑了,即使当地有一些年轻人在的时候,当地也有好的***,那还得看外地的乡贤,有本领的年轻人愿意与否回乡发展旅游,从现实来看,愿意回去的还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