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特色小吃扒糕?
扒糕,又名灌掌,是肥乡的传统小吃,主料是优质荞麦,用荞麦面做成小圆坨,如手掌心般大。蒸熟后,有形于框篮之内叫扒糕,形于手掌之间成小饼状的叫灌掌。
“南谢堡的粽子,北谢堡的灌掌,郑(堡)谢堡的小笛子,肖庄的锭子”,曾经的天台山四绝,有些已经慢慢湮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中,而发展一百多年的扒糕制作,依旧传承到现在。
据考察,曾经在明末时期,在北谢堡村,家家户户以做扒糕为营生,当时便有以尚孟堂、尚玉堂、张树林、刘德荣等为代表的制作扒糕高手。如今在北谢堡村仍然有坚持做扒糕50多年的大爷尚海军。
作为邯郸人,如果要拍一部《舌尖上的邯郸》,你觉得哪些美食可以上榜?
成安郎堡的套肠是远近最著名的特色小吃,它肥而不腻,口感筋道十足,味道醇香。
材料:猪大肠、小肠、盐、葱、姜、料酒、八角、花椒、料酒……
1.大肠、小肠清洗干净
2.将小肠塞进大肠中,要塞的特别结实,一般大肠能塞进7到8根小肠
3.锅中坐上水,放入调料,放入套好的肠子,水开后小火焖上2小时左右即可
从一个非邯郸土著的眼光来看,去除河北全省范围之内共有的同名称的小吃或食物,我认为,邯郸特有的,应该是非豆沫、酥鱼莫属,其他地方还真少见,从前的豆沫,味道好营养比较均衡,除了主料外,还配以花生豆、黄豆、豆腐条、绿菜末、芝麻盐,现在很多店都开始偷工减料了。至于南沿村拉面等,名字是有地方属性,从前的好像是面食成分多绿菜少,所以个人早就不吃了。
邯郸最有名的美食,当然绕不过魏县大锅菜。大锅菜是因为有很多种菜的风味,很多人围在一起吃饭,因此而得名。
魏县大锅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选材也是朴实无华,都是家中常见的蔬菜,豆腐,丸子,肉类等,混合到一起炖煮后***松软,豆腐入味十足,粉条劲道,肉或者排骨更是软烂,所有食材所散发出来的味道混合到一起,回味无穷。
大锅菜的主要配料,有***、海带、冬瓜、黄瓜、茄子、皮渣、瘦猪肉等。比较特色的是魏县的皮渣,用粉条制作的,把粉条用水煮八成熟,放在大盆里,加上葱沫、姜沫、蒜沫、香菜、食盐,然后用调好的芡汁勾兑,搅拌均允,再把它放在锅里蒸,大约需40分钟,皮渣就做成了。皮渣拌着吃、炖着吃,炒着吃、煎着吃都可以。
大锅菜看着油,但吃不腻,且特别香,营养也很丰富。盛上一碗,拿两个馒头,方便又美味。
除了大锅菜,因为是北方,邯郸的面条自然也值得一提。
分布广泛的是南沿村拉面,随处可见,特点在于它的“酱汤”,用酱汤“泡”面,面条也酱香浓郁、味道十足了,不过汤不能喝,所以要配着煮面汤。
其实更有特点的是拽面,拽面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的讲究,从和面、打卤到拽面都非常重要。拽面是扁的,稍微宽些,吃起来非常筋道,类似裤带面的口感。
拽面关键在于个拽字上,只用手拽。面要软,好拽。冷水和面,揉好、醒好,擀成圆饼,切宽条,捏住两端,边拽边掂至又薄又长,下锅。
锅里煮青菜,熟后一起出锅。
很讲究的是其中的浇卤,牛肉卤、排骨卤,都是鲜香满碗。
你接触过河北邯郸人吗?在你印象里是怎样的?为什么?
养育一方人。
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尽相同,
作为邯郸人,
大家对我们自己的习惯了解多少呢?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见惯不惊、熟视无睹啦~
以下这些邯郸人的特点,
你占了几个呢?
1、邯郸人爱吃面食
邯郸人不仅爱面食,还变着花样吃,南沿村拉面、磁州卤面、牛肉板面、武安拽面、刀削面、重庆小面、兰州拉面、陕西面、牛杂面、烧面、莜面……
邯郸四省交界,本身河北,紧邻河南,山东,山西。融合了很多中原地区的风俗和文化。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毫无疑问是郑州,邯郸和郑州比那肯定不是一个量级。
不过邯郸的文化底蕴还是非常深厚的,成语之乡,三千年没有变更过的城市名称,赵国的都城,太极之乡,鼎鼎有名的大名府等等。
具体说到邯郸,那么就不得不提方言!邯郸的方言我个人觉得很难听懂。语调生硬不说,而且发音更是生硬。纯粹的邯郸方言你基本听不懂,尤其是邯郸县的方言。当然,县里有些方言就比较讨好,比如大名县,磁县等。
邯郸是四省文化交融之地,东西两边房子都不一样,东边县全是瓦房,院子因地而建,沿京广铁路以西几个县全是平房,院子4一6丈四边见方。南部几个县河南音重,听豫剧多,西部几个县市带山西口音,听平调落子多,北部的县喜欢河北梆子的多,河北文化味浓,东部从山东划来两个县,山东话浓,听曲子戏的多。历史上看,临漳是六朝古都,大名是宋代后陪都,邯郸是中国古都,各有各的文化根基,7O年代后又从全国各大城市调进几万各类专家职工,帮助邯郸复兴,外来文化也有很大市场。中直企业多,带动了地方的发展。邯郸气侯好,四季特色分明,胜产钢铁煤炭棉花小麦玉米谷子,物产丰富,历史遗迹多,交通便利,因不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不享受特区保税区免税政策,除污染企业外,大都己外迁或倒闭,现在上百万人在外地打工,每人一年按挣3万元算,带回不少钱,在邯郸买房消费,为家乡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劲挺足,目标很大,将来肯定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