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什么地方适合一个人静静的呆着?
你说的这种安逸的地方肯定很多人都在享受,推荐你去北郊的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景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关键只要不是周末,人也不是很多,随便钻到那个林子里,没人会注意到你的
西安小雁塔为什么千年屹立不倒?
西罗马,东长安!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拥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小雁塔,对西安这座古城来说,其实不算太悠久。
不管是名气还是规模等等,小雁塔其实都无法与大雁塔相比。
从建成至今,小雁塔历经各种变故,最出名的就是“三离三合”,地震之类也是有的,可小雁塔却始终屹立不倒,如今已成为代表性的唐代建筑。
小雁塔原本并不叫小雁塔,而叫做“献福寺塔”或者“荐福寺塔”,因为这座塔位于当年唐朝的荐福寺之中,而早期佛寺建立时也没这座塔。
义净法师西行求法回国前后,小雁塔在佛寺扩建时建成,成为义净的译经场所。
佛塔建筑起源于古印度,《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佛塔被称作“雁窣堵坡”,而所谓的“窣堵坡”就是梵语的“塔”,因此佛塔也被称作雁塔。
高宗驾崩后,皇室在开化坊建造了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女皇为纪念高宗,改大献福寺为荐福寺,亲自书写牌匾,让吴道子为寺院绘制壁画。
大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门外1.5公里的荐福寺遗址内,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是唐代长安城中荐福寺的佛塔,小雁塔之名是大约明代以后出现的对荐福寺塔的俗称,小雁塔原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十五级(层)。
那么小雁塔为什么能前年不倒呢?其主要原因是修缮。
唐朝末期的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公元1116年(北宋徽宗政和六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明、清两朝时期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公元1426年(明宣德元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如今的“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当年明英宗的亲笔。公元1487年(明成化末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地宫。
1949年~1957年寺内殿宇由机关占用。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了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1961年***院颁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4年~1965年对寺、塔多处进行了加固和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古建筑原貌
在西安城南荐福寺内,有一座唐代古塔——小雁塔,相传它不仅能预测庄稼收成,而且还抵抗了70多次4级以上地震,更神奇的是,这座古塔在塔身3次开裂后竟然自然合拢。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距今已1300多年的古塔做到震而不倒、裂而不塌呢?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抗震建筑,比如,在建的昆明新机场候机楼,它的地基架在了一个个用橡胶制成的圆柱体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艘悬浮着的大船,在地震发生时,震动波被加装在受力最大地方的柔性橡胶隔震垫吸收,把破坏力消减掉,便能减轻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但专家分析,凭借当时的技术水平,小雁塔地基下是不可能***用隔震材料的。
小雁塔千年不倒的原因,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小雁塔拥有中间厚两边薄的巨大塔基。塔基***用夯实的泥土做成,周围则是普通的软土,这样当地震波来临时,小雁塔的塔基就像倚在了柔软的沙发上,从而使小雁塔像不倒翁一样在晃动摇摆中逃脱了历史上70多次地震。
但许多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从力学观点看,物体要形成“不倒翁”效果,需要物体上下为一整体,同时重心一定要很低等条件,但是小雁塔并不具备这些要素。
在进一步勘察中,人们发现小雁塔地基***用了中国古代墓葬修建中广泛使用的地基形制,四周浅、中间深、由***向中心逐层加深增厚,这种台阶形地基于扩散塔底压力、减少塔体的沉降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此外,砖墙围成的筒状结构塔体、较厚的塔壁、均匀的土质、宽广坚实的台阶形地基,以及考究的建造工艺等等,这些因素也成为小雁塔经历70余次地震,而屹立千年不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