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88,CA1880

huangp1489 7 0
  1. 二战日本最先进,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九三氧气鱼雷,它的战果如何?

二战日本最先进,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九三氧气鱼雷,它的战果如何?

九三鱼雷曾经是二战日本寄予厚望的武器,也是“九段渐减邀击”战术的核心之一。

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中,日军以逸待劳击败远道而来的沙俄太平洋第二舰队大获全胜。37艘俄国战舰中被击沉21艘,俘虏7艘,中立国扣留6艘,只有3艘逃回;日军才损失3艘鱼雷艇。

此战中鱼雷***神威击沉了多艘敌舰,给日军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觉得鱼雷真是个宝贝,以小博大让鱼雷艇、驱逐舰这种中小战舰也有了威胁战列舰、巡洋舰的能力。这对崇尚投机取巧的日本来说自然是欣喜若狂。

ca188,CA1880-第1张图片-奥迈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又恰逢日本和英国结盟,英国给予其诸多帮助,日本也派出官员到英国观摩学习。

1923年英国MKI型鱼雷研制成功,使用50%氧气+50%空气推进,比普通空气燃烧效率更高,节省体积重量,拥有更远射程和更大威力。

日本看后怦然心动,也开始研制氧气鱼雷。一开始研制不顺利,混合燃料总是爆炸。后来“鱼雷专家”岸本鹿子治接手,提出一种以纯氧为助燃剂的鱼雷方案,就是后来的九三式鱼雷。

ca188,CA1880-第2张图片-奥迈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岸本团队发现若初始不注入纯氧,等火焰燃烧稳定后再注入就不会爆炸。所以他们在鱼雷内设置了2个舱,一个储存压缩空气,另一个储存98%的纯氧。为保守秘密,所有研究人员和官兵都不能说“氧气”,只能以“第二空气”代称。

1933年新鱼雷被正式命名为“九三式氧气鱼雷”,1936年列装,成为日本水雷战队的主要武器,各驱逐舰、巡洋舰都大量换装。

▲九三式鱼雷

ca188,CA1880-第3张图片-奥迈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氧气鱼雷这玩意,其实欧美研究还早于日本。

但欧美认为氧气鱼雷的危险系数太大,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导致船毁人亡,所以放慢了研究的步伐。

但小日本很少管官兵的死活,就将氧气鱼雷当做自己的一个杀手锏。

其实早在甲午海战期间,日本人就不如死活的使用下濑火药的炮弹。这种炮弹重创了北洋水师,但也重创了日军自己。北洋水师击中日舰上对方的下濑火药的炮弹后,往往会燃起大火和爆炸,导致日军官兵伤亡惨重。

但就事论事来说,日军九三式氧气鱼雷还是非常厉害的武器。

用纯氧代替空气作为鱼雷的助燃剂,鱼雷的航速就更快,射程更远,可以安装更多的***,威力更大。

而且,氧气鱼雷发射以后,不容易产生不溶于水的气泡。鱼雷在航行时不容易暴露雷迹,隐蔽性大大增强。

大家都知道,军舰一般是根据鱼雷的痕迹来躲避 雷击的。

研制一种航程远、航速髙、航迹又不明显的热动力鱼雷就成为各国鱼雷专家的重要任务。当时不少国家尝试用双氧水或者液氧作为氧化剂,但是由于这两样东西都是强氧化剂,稍有不甚就会引发爆炸,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在权衡利弊之后,绝大多数国家暂时停止了探索工作。然而有一个国家没有,那就是日本。

1935年1丨月28日,第一枚制式九三式一型61厘米氧气鱼雷正式装备军舰使用。世界上第一种实用氧气鱼雷终于服役。九三式氧气鱼雷分为一型改一、一型改二、一型改三等型号,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分成战雷头、燃料室、动力及控制设备三大部分。龟雷全长9米,直径61厘米,全重2700公斤,战雷头装药490公斤九七式***。与当时世界主流鱼雷相比,日本九三式氧气鱼雷在射程、航速、弹头上具有全面的优势。

九三式氧气鱼雷的髙性能,夜战条件的特殊性以及超常规的夜战训练,还是让日本海军获益不少。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氧气鱼雷的发射隐蔽性、超远射程和弹头的超强威力使其成为日本海军重要的“撤手锏”。在多次夜间交战中,虽然美军占据着电子优势,多次可以先发现日本舰队,但是只要美军的火力无法压制或稍有疏忽,让日本军舰发射了氧气鱼雷,那么美军舰队就会遭到重大伤亡。如库拉湾海战,2艘未遭压制的驱逐舰发射的鱼雷,造成美军1艘巡洋舰的沉没和队列的一时混乱。由于美军对日本鱼雷射程和威力的恐惧,导致美军很长一段时间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却展屡陷于被动和不知所措。就算美军取胜,也往往惮于日军的回马枪而不敢追击。如塔萨法隆加海战中,日本驱逐舰部队在美军优势舰队面前从容不迫地展开,干脆利落地发射鱼雷,然后顺利地返航,自己损失轻微,给美方造成重大损失。

这种武器并不象日本许多资料所言的那样神,而是问题重重。作为世界唯一投入实战的舰用氧气鱼雷其本身的不安全多次导致日本军舰在轻伤的情况下的重大伤亡和损失。而且战雷头过于敏感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1942年2月27日一3月1日在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战斗中,日方重巡洋舰和水雷战队的军舰发射了超过100枚氧气鱼雷有1/3自爆。此后对引信做了钝化处理,但是在同年11月4日发生的第几次瓜岛夜战中,2艘重巡洋舰发射的16枚鱼雷中有3枚在发射后自爆,5枚命中弹在战后也被证实为自爆,自爆的比例达到了50%。

九三式氧气鱼雷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鱼雷,只能说是一款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鱼雷。

鱼雷自问世起,就是对付军舰的利器。在二战前夕,各国都努力想办法提高鱼雷的航速和射程。其中英国首先考虑到通过提高助燃剂里氧气的含量,以达到增加鱼雷航速和射程的目的。不过英国人最后在实验中发现这种方法太不安全,鱼雷容易发生爆炸,所以最后放弃了。

而日本人借鉴英国人的思路,开发出了九三式氧气鱼雷。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纯氧作为鱼雷的助燃剂,从而使得鱼雷的航速达到了50节,航程也大大提高,就这两个指标来说,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的鱼雷。

此外理论上使用纯氧作为助燃剂还可以大大减少鱼雷航行时排放的气体,减少尾迹,从而不容易被对方发现。加上九三式氧气鱼雷的装药量比较大,威力巨大,优点可以说很多,所以日本很快列装了九三式氧气鱼雷,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了潜艇用的、略小一些的九五式氧气鱼雷。

日本甚至根据九三式氧气鱼雷的特点,制订了以巡洋舰、驱逐舰使用鱼雷突击,削弱对方实力,然后以主力舰与之决战的战术,并开发出了专门的鱼雷战用巡洋舰、驱逐舰,可以说对九三式氧气鱼雷寄予了厚望。

然而日本并没有解决氧气鱼雷容易爆炸的问题,战斗时氧气鱼雷和容易因为被击中或者碰撞爆炸,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安全的武器。

首先就是容易早爆。根据日本自己的统计,氧气鱼雷在实战中有1/3的几率没有击中目标就提早爆炸。经过分析,技术人员认为是鱼雷的引信过于敏感,容易被海浪或者海流引爆。而氧气鱼雷航速太快,这种情况就尤为严重。

其次则是偏航。同样根据日本自己的统计,氧气鱼雷常常会发生偏航、跳出水面等问题,概率大约也是1/3。其原因是陀螺仪性能太差,加上航速太快,导致舵机工作异常。

第三则是远距离实用命中率太低。氧气鱼雷的最大航程虽然超过了2万米。但是如此远的距离上几乎没有什么击中目标的可能。因此日本海军不得不严格限制发射距离,以节约鱼雷。这么一来氧气鱼雷大航程的优势就被抵消了。

第四则是保养维护复杂。氧气鱼雷需要压缩氧气,而压缩氧气在军舰上的保存就很麻烦,加上氧气鱼雷本身容易爆炸,这样维护工作比普通鱼雷要复杂得多。

以泗水海战为例,日军共发射了超过200条氧气鱼雷,结果只击中了2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而且这个战果还是靠盟军军舰炮弹用掉大半,火力削弱,日本军舰得以靠近攻击才实现。在远距离上发射的188条鱼雷中,只有4条鱼雷击中了一艘驱逐舰,其他全部打空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巡洋舰、驱逐舰上都装备九三式氧气鱼雷,这种鱼雷,由于使用了压缩氧代替了压缩空气,所以有着射程远,威力大,航迹隐蔽等优点。但是也正因为使用了压缩氧,使其更容易受震动而爆炸。一条九三式鱼雷的弹头爆炸的话,足以击沉装备它的驱逐舰,或者重创装备它的巡洋舰。

被九三式氧气鱼雷重创的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

虽然九三式鱼雷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危险,但日本海军认为其作用大过风险,仍然大量装备。整场太平洋战争中,共有23艘盟军舰艇被九三式鱼雷击中后沉没(巡洋舰有11艘、驱逐舰有11艘、舰队航空母舰1艘)。其中有13艘舰艇,是被九三式鱼雷直接击沉,而其它舰艇,则是被鱼雷重创之后,被***、炮火击沉。

下面是被九三式氧气鱼雷击沉的舰船:

1942年2月27日,日本海军羽黑号和那智号重巡洋舰,击沉了荷兰***海军爪哇号轻巡洋舰。鱼雷命中该舰舰尾,将其尾部炸断,该舰在15分钟内迅速沉没。

被九三式氧气鱼雷重创的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

1942年2月27日,日本海军羽黑号和那智号重巡洋舰,击沉了荷兰***海军德赖特号轻巡洋舰。

1942年2月27日,日本海军羽黑号重巡洋舰,击沉了荷兰***海军科尔特涅尔号驱逐舰,鱼雷命中右舷,该舰立即沉没。

标签: 鱼雷 氧气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