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危急的情况之下,司马错为什么还要硬杠张仪劝秦王伐蜀?
答:秦国的危机是发展瓶颈的危机;司马错与张仪的争论是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深度讨论。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吏治重视农桑、改革军制强大军队。秦孝公顶着国内巨大的压力重用商鞅,商鞅也没让秦孝公失望,秦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秦国虽然强大,却不是唯一的强大。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北有赵国,成是秦国的统一路上的阻碍。
***的人想睡觉就会有人送枕头,秦国想要发展扩张的时候巴蜀就送来了枕头。公元前316年西南的巴国和蜀国闹矛盾,来找秦国帮忙(给秦国出兵的理由)。秦惠王将文武大将叫来开会讨论,问:你们怎么看?
张仪说:我觉得应该攻打韩国,韩国是中原的门户。我们可以和楚国与魏国搞好关系,让他们不要阻碍我们攻打韩国;一旦我们将韩国控制住,那么就可以将周天子掌握在手中。从此以后用周天子的名号来讨伐其他诸侯就名正言顺了。
张仪的目的很简单,攻打韩国威胁天下诸侯。控制东西周,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时候司马错发言了。司马错说:我们发展国家主要应该发展地盘,有了地盘才有人、有粮、有军队。攻打韩国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么一个没用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而且韩国真的这么好打吗?天下诸侯现在已经很害怕我们秦国了,如果我们再占领韩国、控制了周朝是必会让天下诸侯再次合纵一起来攻打我们。
司马错又提出:现在的国际形式是,齐国、楚国对我们的威胁最大,想要统一全国与他们必定有一战。可是我们现在的实力明显无法一次性搞定诸侯的合纵,所以将目标对准楚国会更好。得到巴蜀就可以得到地盘,同时以后想要进攻楚国只需要顺流而下就可以了。
司马错率领秦国大军以助战名义开往巴蜀,通过武力控制了巴蜀地区,为了更好的统治巴蜀地区;秦王先在巴蜀扶植本土势力缓解矛盾;从此巴蜀成为秦国粮仓。
平定了西南的巴蜀之后,秦国又灭了西北角的义渠;从此秦国的后方就稳固了。
后方稳定之后,秦国开始向中原发展,韩国很快就被秦国占领了大片土地;割地赔款是后来各诸侯经常要做的事。
因为秦国需要大打,大打需要国力,而秦国当时的国力不足,需要巴蜀这块土地及人口来为秦国补血!反之,韩国本身国小兵弱,造成不了太大伤害!
秦惠王一直把目标定为统一天下,但是秦国在与齐楚两国的交战中却总是落于下风,关泽一战,秦军前军主力被齐国全军剿灭,只剩公子华单人逃走。秦国一直担心齐楚在未来某个时机联合来犯,秦国必然招架不住。所以,秦国必须先做打算,增强国力,而巴蜀就是自己送上门来的肥肉!
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一旦秦军占领,则不用多少兵力就可以守住进川路线。这些地方将变成秦国的战略腹地!且刚好巴蜀两国同时求助于秦国,给了秦军进川的机会!
其次,韩国打秦国本身就是意气用事,对秦国来说,韩国就是只苍蝇吸血,会痒不会痛。而秦国打韩国容易引起齐楚两国的注意,过早引发与两国的交战,秦国打不起!比如,秦国就利用这个***装孙子,最后在数年后的丹阳大战坑了楚国一把。
谢谢邀请。
目送岁月,目送历史。
司马错身处在一个诸侯争霸、将星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时代——战国。司马错是秦国的一员名将,官至国尉,也是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的三朝老臣,用兵诡异,善于长途奔袭作战,曾灭亡蜀国、伐魏攻楚,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此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累两代之功,已经摆脱了秦孝公继位之初那个外有强敌压境、内存贫困羸弱的局面,秦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离老秦人世代流传的谶言——“秦将大出于天下”,似乎还很遥远。
秦惠文王继位之初的秦国疆域
当时的魏国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并且占据河西之地,成为秦国东进的心腹大患。于是,秦惠文王在巩固了权利以后,开始东进攻魏,用三年时间把秦国丢失了八十年的河西之地完全收回,并在黄河东岸建立了东进的阵地。
十年后,魏、韩、赵、燕、楚五囯联军进攻秦国,与此同时,西方的义渠也发兵袭击秦国,在此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却突然改变战略,竟然分兵伐蜀,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问题在司马错与张仪的论战中已有解答。前316年,巴蜀的蛮族互相攻击,都派人来向秦国求援,而当时秦国实行商鞅之法已久,已拥有河西之地,不久又新破三晋联军,韩国太子战死,此时韩国为复仇全力进攻秦国,西边有义渠国虎视眈眈,面对此紧急局势,秦惠文王便召开会议,商量应对办法,最终焦点集中在认为秦国有能力防御住各国进攻的将军司马错,和主张针锋相对出击的纵横家张仪的论辩上。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楚亲善友好,出兵进军到三川,堵绝什谷的出入隘口,守住屯留的要道。(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请魏国把韩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进击南郑,秦军进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声讨周王的罪过,最后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知道大势已去,没办法挽救,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物。
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正道。而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为它们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这离功业也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很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不能好高鹜远。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难得发生如此祸乱。此时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驱虎吞狼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
提纲契领后司马错继续分析说:攻克一个如蜀国这样的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除暴安良的好名声,何乐不为?如果攻打韩国又劫持天子,虚担名声却未必就能得到好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况且,各国也有办法应对我们出兵,如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无法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秦惠文王说,说得好。于是出兵讨伐蜀地。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又平定了蜀国的暴乱,秦国得到巴蜀之地等于把疆域扩大了近一倍,人口增加三分之一。随着都江郾工程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米粮仓库。
读史鉴今,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